推荐之星
第九期教学推荐之星——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付强
付强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名年青教师,自入职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线上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付强老师采用腾讯会议、蓝墨云班课、钉钉以及QQ等多种平台进行教学。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是理实一体的课程,受疫情影响,学生在线上线下之间来回切换,实践环节时间不稳定。每次上课用PPT讲授理论知识,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和信息化手段,...
第八期教学推荐之星--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高秀娥
高秀娥,在读博士,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负责人。师范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其中,“产出导向”强调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标准等。高秀娥老师讲授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在师范教育认证思想的指导下,对整个教学体系及实践进行改革与探索。优选教学内容,不但结合参考教材与公共营养师培训教材,...
第八期教学推荐之星--教育科学学院高辉
高辉老师讲授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开设,与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动态、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等6门理论与理实一体课程共同构成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模块。本课程侧重培养对象承担班主任职位后对班级管理能力的掌握,提升运用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知识解决课堂管理以及学生日常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
第八期教学推荐之星--艺术与设计学院赵悦航
赵悦航,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教研室讲师,主要承担本院艺术理论基础课及美术学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工作。主持省级高校思政专项课题《<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一项,发表相关省级论文两篇。两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评选”一等奖及抗“疫”期间在线教学大赛校级一等奖。本学期承担的《中国美术史》是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本课程以强调普及美术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第七期教学推荐之星——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张庆芳
张庆芳,工学博士,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讲师,主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发表专著一部,获省级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主讲《工程图学》等多门专业课程,并参与了该课程的精品课录制。 《工程图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 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也是工科专业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工程类课程,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
第七期教学推荐之星——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罗忠宝
罗忠宝老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中心主任,在读博士,校技能名师,学生创新实验室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吉林省高等院校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得一等奖6次,二等奖十余次;三次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组成员。 罗忠宝老师讲授的《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罗老师充分利用个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用形象的比喻、...
第七期教学推荐之星——创新创业学院王蕊
创新创业学院教师王蕊,在《创业基础》课程中利用有限教学手段,打造动静结合的线上立体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线上教学服务。针对线上教学单边性的弊端,面对直播课堂,很难大面积与学生互动的情况,通过腾讯会议结合微信群的形式,实现“以任务为线索”“以线上教学为手段”“以网络互动平台为辅助”的“任务驱动型”互动立体线上课堂。决网络直播课程无法大面积监控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参与性差等问题。...
第六期教学推荐之星——艺术与设计学院王海波
王海波,艺术学博士,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教研室讲师,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曾获“吉林省十大广告名师”荣誉称号。王海波老师从事专业教学工作19年,始终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的教学理念。在《导向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引导式教学方法,以疫情期间核酸检测环节人员过于密集为设计痛点,规划了“理论讲授”、“头脑风暴”、“方案建立”、“方案讲评”四大教学版块。“理论讲授”版块,着重解决学生专业知识建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