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创新创业学院“课程-项目-竞赛-实践”四位一体育人实践探索

作者:教育质量监控中心浏览:时间:2025-09-28

创新创业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开拓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努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1.以思创、专创融合为引领,构建双创课程体系

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通识启蒙+专业深化+实战演练”三级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全覆盖,增设专创融合特色专业选修课,开发《创新思维训练》等线下公共选修课。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加入双创队伍,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就业与创业》教材获评省级重点教材,同时与《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实践》获评吉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2.以竞赛、大创项目为驱动,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实施大学生竞赛“攀登计划”,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开展覆盖全员、贯穿全学段的竞赛活动,加大奖扶力度,引导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建立以“大创计划”为基础、学科竞赛为引领、“工师杯”技能展示月活动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1)举办大学生创业市集。大学生创业市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提供真实商业场景,帮助学生转化课堂知识为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等实操能力。团队协作筹备运营,培养沟通分工;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创意落地,在成败中增强抗压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营造校园创业氛围,促进交流,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2)举办技能展示月活动。“工师杯”技能展示月活动是学校的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学生成果以实物、视频、图片、实操等多样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形成了“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的鲜明特点。这不仅是对各专业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学生们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通过活动,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

(3)大创计划项目成果显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支撑学生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实践平台,通过项目孵化与培育,有效链接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学校大创项目自2012年始,每年立项近200项,形成了“国家级引领、省级支撑、校级覆盖”的项目梯队,项目研究成果显著。这一体系不仅夯实了学生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更为自主创新创业项目储备了优质资源,是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应用型成果的重要基石。

(4)各级各类竞赛成绩优异。学校以“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为导向,构建多层次竞赛培育体系。积极承办省级赛事,引领区域创新创业氛围,组织学生深度参与70余项高教目录内赛事,近五年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290项,其中国家级315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5项;“挑战杯”竞赛获国家级铜奖8项,并多次获评“优秀组织奖”。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学生的创新实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凸显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扎实成效,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以校企、产学一体为通路,拓宽双创教育渠道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广泛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创业培训等,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双创教育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学校根据各学院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情况、双创指导教师教科研情况及实验室、实训室、训练中心建设情况遴选校级创新创业工作室4个,校级立项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5个。

学校在双创教育改革中不断探索前行,构建了“课程-项目-竞赛-实践”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为师生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成效。

图1 技能展示月活动现场

图2 学生参赛现场

文章供稿:创新创业学院 副院长左春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地址:长春市凯旋路3050号

院长电话:86908055办公电话:86908198

邮编:1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