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新闻与出版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作者:教育质量监控中心浏览:时间:2025-09-28

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与出版行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产教融合、部校共建已成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的重要机制。新闻与出版学院依托部校共建平台,充分发挥校企协同优势,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有益经验。

1.岗位实践,优化协同育人新机制

新闻与出版学院依托“部校共建”平台优势,始终坚持校媒协同、双元共育的新闻出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闻出版人才。学院与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省广电融媒集团、吉林出版集团、长春新华印刷集团等省内头部媒体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逐渐形成了“一体四翼”产教融合综合体。近年来,多方合作运行的岗位实践模式新、效率高、成果突出。学生根据专业方向,在岗位实践中合理分配到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第一报道》《吉祥新闻》等13个栏目组;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城市晚报社》《东西南北杂志社》《北方法制报社》等24个新闻部门;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书刊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等14家出版社,由各行业高级专家亲自指导。

近年来,岗位实践共产出对外发表的学生署名新媒体作品1824件、纸媒作品246篇、学生参与校对、合红图书62本、产出CTP排版设计作品7份、署名印刷成品书籍7本,参与《吉祥音乐》《全城热恋》等栏目的直播活动10余场,单场最高观看量100万人次。学生作品发布平台包括《守望都市》《吉祥新闻》《第一报道》《吉林日报》《今日吉林网》等省内主流媒体端。学院岗位实践相关活动被《吉林新闻联播》《守望都市》《吉祥新闻》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实战技能,更实现了学习成果向市场价值的有效转化。

图1 编辑出版学学生在新华印刷厂实习

2.引企入校,构建产-教-赛闭环体

为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时空与资源限制,学院重点推进“引企入校”平台建设。2023年以来,与企业联合建成新闻出版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媒体运营实训中心、新华产业学院、虚拟现实媒体技术实训中心等4个现代化实训平台。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建有数字印刷实训室、印刷设计实训室、传统印刷实训室、数字影像实训室等18个实训室(中心)及智慧教室,面积近3000平方米,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来,各实训中心运用“部校共建大讲堂”“企业家进校园”等模式,邀请吉林日报社、吉林电视台及行业公司的高级专家开展行业讲座、技术交流等活动44次,企业派驻一线专家担任行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校内即可体验真实生产环境与技术流程。同时,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全面推进师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冰雪创意大赛等专业赛事,近三年斩获国家级奖项30项、省级奖项151项,2025年学院承办了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吉林赛区工作。同时,学院常态化开展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直播电商运营等特色竞赛,全面强化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3.产教融合,专业成果与社会效应双驱动

经过持续探索,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编辑出版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3-2025年校友会应用型专业排名中蝉联全国第一(6★,A++),并于2024年成功获批出版专业硕士授权点,实现办学层次重大突破。学院与实践基地共同获评“省级高水平文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作品与实践活动多次被《吉林新闻联播》《守望都市》等主流媒体报道,形成广泛社会影响。这一模式为应用型新闻出版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式,也为深化产教融合与部校共建机制创新提供了参考。

未来,新闻与出版学院将继续深化“一主四翼”协同机制,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实践内容、强化成果转化,持续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为新闻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担任实习记者

文章供稿:新闻与出版学院 副院长丁金诺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地址:长春市凯旋路3050号

院长电话:86908055办公电话:86908198

邮编:1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