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必然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学习范式带来革命性影响。作为培养未来AI人才的前沿阵地,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深刻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重构教育生态的核心赋能工具。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探索AI在教学全流程中的应用,以提升教学效能、激发学习潜能、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是学院的核心使命。基于这一共识,学院将“AI赋能教学”纳入发展战略,开展系统性实践。
1.筑基:深化技术融合,破除能力鸿沟
学院积极推动前沿技术落地教学场景。2025年3月,与吉斗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DeepSeek R1-32B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为智慧教育构建技术基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辅助,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帮助学生掌握前沿AI技术,持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共同开启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2.普及:拓展认知边界,播撒智能种子
2025年3月至6月,学院举办4场人工智能专题讲座,覆盖技术原理与行业应用双维度:
(1)段君玮老师深入剖析DeepSeek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智能化、数字人应用、科研创新、学生学习辅助、股票分析等多种实际场景中应用的巨大潜力,为学院师生带来了前沿的科技体验。
(2)田丽华老师在“数智共生:从数据之海到智能之巅”讲座中,通过列举医疗、金融、制造、交通等多个行业的实际案例,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破界赋能的强大力量。深度学习穿透行业壁垒,算法重塑生产力边疆,从精准诊断到无人驾驶,AI让曾经的不可能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3)王国伟老师以“从田间到云端,智慧农业下的精准管控系统研究”为主题,带领师生走进传统农业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精彩世界。智慧农业虽面临技术挑战,但潜力巨大,期待以科技赋能农业,让“数据种田”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农田不再是传统的代名词,而是充满创新机遇的“未来战场”。激发学院师生能将所学所感转化为科研动力,在智慧农业领域深耕细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4)张光瞳老师以“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目标跟踪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为主题,从多维度深入剖析,在自动驾驶场景,对比单模态依赖单一传感器的局限,阐释多模态融合多源数据对提升复杂路况感知能力的关键作用;梳理“单模态”到“多模态”在计算机视觉发展的脉络,展现技术从聚焦单一数据到整合跨模态信息、逼近人类认知的演进;揭示目标跟踪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号召师生投身前沿探索。
3.融合:重构教学场景,打造智慧课堂
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将AI工具深度融入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践,形成多样化应用场景: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利用AI工具实现作业、代码,甚至主观题的快速初筛批改,释放教师时间用于深度答疑和教学设计优化;在机器学习课程中,利用AI仿真平台,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复杂算法训练和参数调优;在毕业设计中,利用AI工具进行文献综述、数据预处理和结果可视化等,提升研究效率与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是一场持久而深刻的变革。学院以“筑基-普及-融合”为路径的实践,是迈向智慧教育的关键一步。数智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务实、创新的态度,勇于实践,勤于反思,与兄弟院校同仁携手,共同推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智能为驱动、育人为根本”的高等教育新生态,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智能化时代卓越人才贡献力量!

图 人工智能讲座师生互动现场
文章供稿: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副院长李宏